【典故】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 《左传僖公四年》 【释义】风:走失;及:到。本指齐楚相去很远,即使马牛走失,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。比喻事物彼此毫不...
【出处】当时同多九公议定,把兰音,若花送了过去。二人摸不着头脑,又不敢违拗,只得暂且住下。 清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回 【解释】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...
【出处】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 《论语子路》 【释义】速:快;达:达到。指过于性急图快,反而不能达到目的。 【用法】作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 【结...
【典故】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 《史记鲁周公世家》 【释义】比喻求贤心切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 【结构】偏正式 【近义词】...
【典故】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 《宋史吕端传》 【释义】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,态度鲜明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指头脑清醒 【结构】紧缩式 【近义词】难...
【出处】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,各使治乱丝,帝独抽刀斩之,曰:[乱者须斩!] 《北齐书文宣帝纪》 【解释】比喻做事果断,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,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。 【用法】...
【出处】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 《南齐书公冶度》 【解释】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分句;指思考后才行动 【结构】偏正式 【相近词】...
【典故】君子之谋也,始、衷、终皆举之,而后入焉。今我三不知而入之,不亦难乎! 《左传哀公二十七年》 【解释】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、发展、结果都不知道,现在用来表示对...
【出处】垂老抱佛脚,教妻读黄经。 唐孟郊《读经》诗 【解释】原意为年老信佛,以求保佑,有临渴掘井之意。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 "临时抱佛脚" 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...
【典故】太祖笑曰:[颇闻翰林草制,皆检前人旧本,改换词语,此乃俗所谓[依样画葫芦]耳,何宣力之有?] 宋魏泰《东轩笔录》第一卷 【释义】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 【用法】作谓语、...
【典故】兄弟,拜义如亲,礼轻义重,笑纳为幸。 元李致远《还牢末》 【释义】礼物虽然很轻,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定语;指送礼 【结构】联合式 【近义词】礼...
【出处】路遥知马力,事久见人心。 宋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卷九 【解释】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,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。 【用法】作主语、宾语;指时间可以检验一...
【出处】田登作郡,自讳其名,触者必怒,吏卒多被榜笞。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。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,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:[本州依例放火三日。] 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五...
【出处】《通俗编》第13留人不留人,不留人也去。此处不留人,会有留人处。 卷引《平陈录》 【解释】指这里不可居留,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分句;用于劝诫人...
【出处】笑骂从汝,好官须我为之。 《宋史邓绾传》 【解释】指为官声名很坏,任凭人们笑骂,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等 【结构】复句式 【同...
【出处】韩城田益,字迁之。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,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?某曰:夫直者,刚者之长也。千夫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。 宋苏轼《讲田友直字序》 【释义】指众多唯...
【典故】一年被蛇咬,三年怕草绳,说到货物,我就没有胆气了。 明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》 【释义】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,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。...
【典故】荀慈明曰:[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,外举不失其仇,以为至公。] 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言语》 【解释】举:推荐。举荐身边的人,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;举荐外面的人,即...
【出处】别是一番面目,想到:[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!] 明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 【解释】相:估量,评价。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。 【用法】作宾语...
【出处】宋祝穆《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》: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,学业未成,即弃去, "过是溪,逢老媪方磨铁杵,问之,曰:[欲作针。]太白感其意,还卒业" 。 【解释】杵:舂米或...